用爱之春风抚平心之创伤
运输工程系 唐红英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9月在会见庆祝第三十个“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收表彰代表后,在北京师范大学强调全国广大教师要做到“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贡献。在心理问题学生的陪伴、教育、引导中,“仁爱之心”尤为关键,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去关心,去呵护,才能真正走进学生内心,抚平学生的创伤。
本文以个案形式,结合心理问题(疾病)学生的辅导和转变,浅谈了新时代心理问题(疾病)学生的抚慰和引导。
案例背景: W(化名),在大二上学期被确诊为“重度抑郁、中度焦虑”,表现为:(1)变得不爱收拾,整个人显得邋遢。(2)失眠。有时通过服用过量的安眠药维持睡眠。(3)时常莫名的哭泣(4)用刀片划伤自己的手臂。正常学习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教育抚慰(引导)思路和过程
一、通过耐心、细致的谈心谈话,了解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疾病)的原因
结合W的身心状况和表现,我多次与W谈心谈话。从W的描述中,发现W出现当前状况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五官的残疾。W三岁的时候由于顽皮,眼睛受了伤,这个严重的缺陷导致其深深的自卑,这个问题从小时候一直困扰着她,之前还有一线希望会治愈,直到2019年到上海治疗,医生告之错过了最佳医治时间,只能装义眼,对一个爱美的女孩子(W曾给我说过她想当空姐)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将她的理想彻底粉碎,她的心遭到了一次重创。
二是亲子关系。W母亲孩子多(三女一儿,一个大学,二个高中),离异,负担重。一直以为W很懂事,很放心她。平时忙于生计,对W的关心甚少,母女之间之前基本无交流。当我向她汇报W的自残、自伤和病情时,她竟说一无所知。W认为家庭不能带给自己开心、快乐,这是其不愿休学回家治疗的重要原因。其母也认为休学在家治病会让邻居笑话。
三是“太懂事”。家长和同学都认为W很懂事,平常W遇到任何问题,有任何不良情绪都想自己解决,她的口头禅是“不想麻烦别人”。W病重时,我一边安抚她,一边安排其同室好友陪伴她,一起上课,一起在校园散步分散注意力,轮流请假在宿舍陪她休养。但在好友不注意或好友做作业的时候,W又莫名的大声哭泣,拿刀片自残,吓坏了的室友一边给我打电话,一边打120。我赶到医院时,医生以为其做了包扎。我问起她来医院的原因时,她为了不让我担心,还撒谎是因小感冒。隆冬的夜风吹在脸上,向刀割一样。我站在风中给W的母亲打电话,告知W的状况。母亲给W打电话时,W没有对母亲说实话,还安慰母亲说没事。正是这种超越自身承受力的“懂事”,让自己的不良心绪得不到很好的纾解,每一次都在她的心上划下或深或浅的伤痕。
四是恋爱不顺。W之前有一个喜欢并主动追求她的男朋友。善良的W以为在一起就要坦诚相待,于是把自己残疾的事告诉了男朋友,两天后男朋友就提出分手。这次分手在W本就自卑的内心深处又刻下了深深的伤痕。
分手后的W变得更加不愿交流,利用周末去酒吧兼职,时常借酒消愁,自己的团支书工作不上心了,经常不能按时将学院的通知转达给同学,同学怨声载道,为了团支部工作的正常推进,班上重新推选了新的团支书。如果说W之前都在强撑的话,被迫卸任就是让W情绪全面恶化的导火索。她完全找不到自己被认可、被关注的任何一个点。
二、家校共育,用爱抚平心灵的伤痕
了解了从小到大对W影响较大的事件后,我第一时间跟W的母亲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她商量W的安抚、教育、引导问题,交换了如何关爱孩子,如何让W一边接受治疗,一边继续学业。最初W的母亲还不以为意,当我请她来学校面对面沟通时,她还推说家里还有两个孩子,没有时间,对W病情的严重性认识还不足。我多次与其母电话,微信,告知其孩子的身心健康重于学业,孩子的生命是多么珍贵。我向她描述我在宿舍看到W那一刻,看到她手臂上深深浅浅的划痕,我的心底之痛—一个花季少女却没有阳光的生活,从一个母亲的角度,用母亲的爱心感动和说服W母亲来校商量孩子的治疗和关爱问题,也请她配合学校帮助其尽快康复。之后W母亲来校后也表达了自己对孩子缺少关注,以后一定多与孩子交流,多关注孩子的内心等想法。除了面对面沟通,我还不时与她QQ,微信交流,鼓励她,安抚她。在征得W同意的情况下,请到W的父亲来学校周边陪读。W父亲来校后,我向其详细介绍了学生的病情(直到陪读前,父亲都不知道W的情况),叮嘱他学生如有异常,第一时间通知我。父亲在陪读期间照顾W的生活起居,经常交流沟通,慢慢打开了W的心结。父亲陪读期间,我也经常去教室看W上课,远距离观察她的状态,然后微信和QQ上与她交流。老师和家长的关爱如春风化雨,滋润着W受伤的心灵,逐渐唤醒了W心底沉睡的春天。
三、尊重学生的权益和隐私,时刻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引导学生珍爱生命
W病情严重的时候,不仅不打扮(她一直都会化淡妆,看起来很美),还有些邋遢,开始无故旷课,一个人在宿舍哭泣,甚至用刀片划自己的手腕。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经向系部领导汇报,跟学院心理咨询的老师作了沟通,我多次与学生家长和本人反复交流,建议其休学治病。但学生坚决不同意休学,还在网上查阅过,如果学校强迫她休学,她要将学习告上法庭,表现出很强的维权意识。一方面担心学生的安危,一方面学生又不愿意离校治疗。在请示学院领导,并多次跟其母沟通交流后,充分尊重了W的权益,也对她作了引导,提醒她父母亲人的期盼,万望其珍爱生命,希望她在亲人的陪伴下继续学习,请她相信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关心会让她很快恢复。
四、充分利用学院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及时发现危机,以便及时有针对性地开展引导工作
我请W的同室好久密切关注她的情况,W在宿舍的自残、自伤、情绪失控、睡眠障碍等情况,其好友都在第一时间和我进行了沟通,为我及时开展关心、教育、引导工作争取了时间,在W的恢复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好友的陪伴,与室友在一起的欢愉也是W康复的一剂良药。
在W生病而又不愿意休学治病的时候,我都及时向系部领导汇报,请教危机干预的办法,领导给予的指导也让我在学生的辅导中更有成效。
五、邀请心理老师的专业辅导助力学生的成长
在W状况最差的阶段,学院的心理咨询老师的抚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心理老师给学生做完辅导后立即与辅导员交换了意见并从专业的角度提出引导学生的意见,让辅导员在关爱学生时增加了专业性,为学生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
案例效果:
学校和家长的爱心关注和陪伴,辅以专业的治疗,W逐渐变得活泼开朗,慢慢地又画上了美美的妆,又是一个热爱生活的小宝贝啦!每天按时上课,和同伴的交流更多了,和母亲也越来越有话聊!期末考试所有课程也都全部通过了。这学期开学时,W悄悄告诉我:她又恋爱啦,男朋友很喜欢她。在这个繁花似锦的春天里,W的心花在逐渐绽放!
案例启示:
从W的恢复中我有以下几点反思:
一、辅导员必须不断学习,认真研判新时代大学生的现状,才能更好的进行教育引导
目前大学生有这些特点:(1)自我意识强,维权意识清晰。无助时会主动去外界查找相应的资料,有用法律来维护自己权益的意识(2)脆弱,耐挫力差。(3)渴望被尊重:尊重其权益、尊重其隐私。(4)渴望关爱,老师和家长的关心、关注、认可会给他们心灵归属感,让他们自我认同增加。(5)需要帮助。由于其心智和能力尚不能完全解决自身的问题,他们也需要帮助,需要老师和家长用爱心抚慰其心灵,用专业的方法助力其健康成长。
二、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春风化雨,滋润受伤的心田
在开展心理问题学生的教育引导时,必须要与家长达成共识,建立家校共育的平台。如果学生家长的学识、能力不够时,辅导员要多与家长沟通,引导家长用正确方式的爱和陪伴对待学生。与W母亲的沟通过程是一个逐渐达成共识的历程,从最初的不太在意,开始慢慢了解女儿病情的严重性,认识到母亲对孩子的关爱是多么重要,直至商量出W能接受的解决办法。父母的关爱,老师的关心如汩汩清泉滋润孩子的心田,抚平一道道伤痕。
三、在日常的学生工作中,引导学生有效地宣泄自己的情绪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低谷期,当阴霾笼罩心房时,有效的宣泄可以给心灵带来阳光。在平常的工作中,辅导员要引导学生多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1)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有研究表明,有规律的运动,会产生多巴胺,让人身心健康(2)与人交流沟通。多与同伴、长辈、老师沟通,将不良情绪的危害通过分享减轻(3)多听舒缓的音乐,宁静心灵。医学研究发现:经常听音乐可以放松身心,纾解压力,可以达到某种程度的心灵治疗。对于有心理问题或疾病的同学,多听好音乐身心可以得到释放,辅助治疗(4)专注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缓解压力。
四、引导学生注重内心修为,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弱化外形缺陷。鼓励学生自强自立,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幸福人生
在W逐渐恢复的过程中,我经常跟她分享自己的成长和蜕变,把自己年少时的一些格言与之共勉,告诉她“你也许不是最美丽,但你可以最可爱”等等。在W发病之前我就了解到,她的学费来自生源地助学贷款,生活费来自国家助学金和自己课余时间兼职所得的工资。父母物质上不能给予帮助,更别说关注其内心。我鼓励W好好学习专业知识,将精力放在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上,为将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断完善自己!
美国教育家内尔·诺丁斯说:“爱是教育的灵魂,爱是一切教育的基石,爱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拉近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心田。对心理问题学生的教育和帮助,需要老师倾注更多的心血和爱心!
今年的春天来得比往年早些,W同学的心湖泛起了涟漪。家长和老师的爱心、关心,同学的陪伴,像一缕春风吹开了W同学的心灵之花!愿她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主要文献:
【1】人民网
【2】太原新闻网